[ HOME]










Mirror Sight 是新方向的試車。還來不及弄個網址,暫時擱在這裡吧。 4.14.2000



澀柿子的世界長到現在已三年多了, 變成一個龐然大物。 個人網站是座數位花園,要有活的感覺, 就需要網主時時增新照顧。 前幾年,每隔幾個月就會把柿子大修一陣, 內容挪挪,改個標題,換新設計。 現在,柿子幾大部份已經固定了 ,剩下的事就是添些新東西。 當我在做想像書二千時,我忽然覺得 柿子舊了,我好像只是在修補它, 它只有一部份還有養份,其他就跟標本一樣。 我喜歡沒有定形的網站,比較刺激; 而柿子,定形了,成形了,因此,可以結果了。 所以,澀柿子的故事就到此告一段落。 下一階段的故事將改由新的網站來說。 謝謝網友們的來訪和鼓勵。 It has been really great fun! 志漣。2000/2/20



近日對柿子十分不耐煩。決定暫時棄之。
2000.1.9





近日得quicktime vr authoring studio,
可試360度旋轉!頭暈目眩。12.2.99




牙病癒。神經作怪而已。11.24.99.







發現時,澀柿子的三歲生日已過。
居然還在網上。龐大的慶祝會在想像中
又一次舉行。歷代介面展忘了籌備,
因此也忘了展出。無所謂。明年再說。





不肯冷的冬天
隨緯度變化而生的時差
白蛇兩盜仙草
川椒紅麻湯上還在騰滾
客人砍價而哀號的大胖騙子
總是在起飛前突然故障的飛機
不肯通融的海關
長翳的北京
最後的胡同海
黑暗的台北
震動海
懷念五十兮兮的瘋狂時速
那對雨天唯一沒裹上塑膠的騎士
想必很痛快?





近日病牙。99.11.21


終於把亂世兒女全部送上網了!一九九九,十一,十九。





九六年底澀柿子的世界剛上網時,很快地認識了新雜誌的朋友們。那時大家都很做得興奮,時常往返電郵。三年後,彷彿斷了線般,興頭大減。唉。網路很棒,但久了以後,能用手碰到的實際生活更棒。大概吧。我不太喜歡現在柿子龐大固定的體積,我比較喜歡一開始內容不確定時充滿變數和可能的時期。

以前常聽說乾媽也寫小說。聽了三十多年,終於聽懂了--我乾媽是作家!去年十月去洛杉磯看乾媽,向她詢問,後來又打電話懇求,終於得到手稿。是乾媽八十三歲時的創作。訂成四冊,每冊六百字稿紙三十張。真了不起。而且,最重要的,寫得很感人。好久沒看到那麼真實的小說了。我想先放到網上和朋友們共享。也想送去報紙副刊,更想為她出書。雖然乾媽九十三高齡,身體仍十分健康,腦筋尤其清楚如年輕人,但我還是心急,想快點完成她的心願,畢竟--成名要趁早呀!(99.5.17)



噢,毛病都好了。柿子也改版了。新寫的再慢慢加上吧。怪頭大的。照片是五月照的。香港的糖朝和上海的和平。有很多朋友來信,都會回的。一時不回是因為系統不對,發不了中文信。很慚愧。98.10.20



前幾個月有一天為想像書造了一句:『我有一身的秘密,像癬一樣,把我癢得快喊出來了。』之後就開始病皮膚。最近常發現寫什麼就發生什麼。準的有時讓自己害怕。
以中國傳統觀念來想,這皮膚病必定是體內火太旺,或溼氣太重,或毒不少。若請問洋醫,必定又是那莫名的STRESS(壓力)。總而言之,病因很玄。早先因過敏去看黃皮膚,發現患者真不少,但是看每個人外觀都十分完好,真不知病在哪?少數幾個病得滿臉滿身的,人人都迴避,很好笑,也不想想自己也是有病的,真不知誰該怕誰呢?現回到這裡,看次病約個時間都排到老久以後,到時候病重的早入膏肓,病輕的自己也好了,真是。唉,回想台北各類診所多得跟便利商店一樣,看病時間也幾乎是7-11,亂有安全感的(當然掛號是很煩的)。為紀念癬年,我獲贈新名『疥瘡膿之疥』,以毒攻毒,早日除害!98.10.10








一晃就半年多了。回家住了三個月,去國光劇校看了幾場平劇,亂高興的,好久沒有看戲的快感了。劇團的人演出十分賣力而且好,很感動。在報上被人點名批評『虛擬曼荼羅』,不知所指,大約是說我太精英不夠普羅。如果現在是十九世紀末年,這批評還有些意義,但是在二十世紀末,商業文化稱雄的時候,藝術都已經靠邊站了,根本沒有什麼文化地位,如果搞藝術的人還沒有一些自信,那還搞X!又有熱心人士通風報信旁人對我某代的惡言。十分感謝。可惜,見解火候太低,惡言全變笑話成了耳邊風過去了。哈哈哈。總之,希望父母身體健康,萬壽無疆。(98.10.1)





去年九月個人的抱怨現已忘卻,不過保留在這裡供自我檢討之用。那個時候好像脾氣挺大的。呵。plur plur plur 。最近在為非常美學寫張岱。柿子就先在風裡放著吧。1998.3.8.



從去年起,對短篇是一點興趣也沒有了。取而代之越來越有勁的,卻是意識流的書寫。一九九八想像書中的作品,盡量保持從一句話爆發自然生長行走直到勢竭為止。有時候靈感來自句型,來自影像,來自某古文體,總之,看看能「顛覆」到哪裡。同時在版面上也盡量利用網頁的上下左右的可能來發揮。或許將來再加一些聲音吧。1998.2.22







最近寫作的興趣偏了。文學的興趣淡了。濃起來的是比較硬一點的理論分析類。有很多的想法存在腦中許久,現已到可以成熟吐出的時候了。所以今後的重點將放在非常美學上,等到那邊的東西寫煩了,文學的感覺又浮現時,再回頭來照顧柿子吧。我叫張愛玲再讓她跑一陣子。看看能有多大發展。

另外,最近有一俗物評了本網,還賜以排名。真讓人哭笑不得。非主流的和最俗不可耐的爛玩意相提並論,一起用贈星制排列,比較高低,(還被比在下面!)是對嚴肅的藝術者最大的侮辱。而再一想,主事者會看不出我的立場和態度和追求的境界,或許我也得自我檢討一下。倒霉。97.9.20



除了特別注明的地方,【澀柿子的世界】全部是由我個人設計和創作的。《某代風流》是我九四到九六兩年磨出來的實驗歷史中篇,說的是一些古代的現代人。現在已出成書。虛擬出版則永遠會保持在這。《趙佶和他的同類》中有很多我認識的人的影子,和很多真實的感覺。這將是個冗長的計劃,會慢慢添新。《狂城志》有很多極短篇,是提醒自己不要忘掉的一些創作可能。算是種子區。《我叫張愛玲》希望能發展成一個真正的網路小說,由網友們共同參加創作。現在有自己可以控制的網站,終於能進行想了多年的文學實驗了。我堅信在這媚俗的時代,只有堅持高水準和境界才不至滅亡,有同感的朋友,千萬別放棄自己的創作 !

其實我並不是文學狂。瘋狂讀小說的日子是在做中學生的時候。那時不小心在書架上找到的文學雜誌,張愛玲的,白先勇的小說,還有很多很多的章回,的確幫我愉快地渡過了十幾歲那不知所措的年紀。老實說,我從來對散文沒什麼感覺。瑣碎。我覺得。現在寫東西,是因為這些年,忽然領悟到很多感覺,而小說,是唯一自然的表達方式。如果我寫了類似散文的東西,我寧願說是non-fiction,而不是傳統的散文體。Web 的多媒體,互動特性對創作也很有啟發。讓東西呈現的方法,可以活潑地安排。常有人討論網路文學的可能和好壞,這些辯論對我而言,都很可笑。好東西,即使壓在枕頭下一輩子不讓人知道,也不能減一分東西的好;所以東西出現的「媒介」,完全不是討論的重點。重點永遠是那作品。與其花功夫討論「有沒有」,「可能不可能」,不如好好創作。

由於我自己都不怎麼看現在的文學,我自然也不能要求別人來讀我的東西。不過,在上網的十個月內,居然收到幾位知音的信,他們對作品的仔細閱讀,讓我得到無比的鼓勵。我想,面對澀柿子,非常美學,妙繆廟的方法,就是憑著直覺,看這些作品能不能和您產生任何感覺,有,就繼續看下去,沒有,就隨便逛逛,跳往他處。無所謂「懂不懂」的問題。

最後,如果你還是想多知道一點我的話,在『做者』圖案的後面還有些資料。還好,我還有些學歷可供人解讀我的來歷。97.9.1.

e-mail: jerlian@sinologic.com